您的位置 : 掘新文学网 > 小说库 > 历史 > 说好的支教,你打造日不落帝国

更新时间:2023-07-14 12:44:00

说好的支教,你打造日不落帝国 连载中

说好的支教,你打造日不落帝国

来源:阅文作者:落寞的花生分类:历史主角:秦宇,朱元璋

不少朋友对男频小说《说好的支教,你打造日不落帝国》很感兴趣,这是落寞的花生创作的历史风格小说。在本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秦宇朱元璋前后期的转变,还能看到落寞的花生的创作思维,小说讲述了:大学生秦宇去西北山区支教,坠崖到一个世外桃源的村落。全然不知情,他其实是穿越到了明朝开国之初。...展开

《说好的支教,你打造日不落帝国》章节试读:

“你不愿意还是怎的?”陆大壮道,“丫头你傻呀,秦先生是个读书人将来如果不教书了还有可能参加科举,前途远大,而且好像还和县里的衙门有点关系。

你如果能在他身边当个丫环,那是你前世几辈子修来的福分,留在村里能有什么出息?”

“跟着秦先生,是你离开陆家村唯一机会。”

“我……”陆清浅因为年纪小,还没能体会到社会的险恶,还不想当下人。

按照她这个年纪,很多女孩子都已经被送出去大户人家当丫环了。

毕竟女孩子力气小在干活上比男孩差很多,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的一点儿也不比男孩少。

有的家庭是因为养不起,不送走就会饿死。

有的是因为父亲好吃懒做,想用女儿卖点钱。

幸亏陆大壮只有一个女儿,要不然她的命运很可能也是一样。

看到女儿犹豫,陆大壮继续道,“如果你跟着秦先生久了,日久生情,将来就有机会做他的小妾。

做一个读书人的小妾就算将来不能穿绫罗绸缎,至少也能吃得饱饭,比留在阿爸身边强多了。

万一哪天他考上了科举,你一下就能飞黄腾达,山鸡变凤凰。”

“阿爸你考虑的真远。”陆清浅悠悠道。

“丫头啊,阿爸这么做完全是为了你将来的前途着想,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你可要抓住了。”

“可是,阿爸,秦先生的意思是要教我读书写字的,他是把我当成了学生了。”陆清浅道。

“胡说八道,你一个姑娘家读什么书?”陆大壮道,“女子无才便是德,从古至今都没有女子读书的先例!

身为女孩就要有女孩的觉悟,不要异想天开。”

“而且家里哪拿得出钱来给你买四书五经?男孩读书大家都会帮衬,女孩想读书只能自个家掏腰包,而且还会被村里人戳脊梁骨骂。”

陆清浅听了,本来充满希冀的目光黯淡了下来。

……

应天府,御书房。

“重八,你今天又去见那人了?”

马皇后走进门来,笑盈盈的看着发呆的朱元璋。

“见了,秦先生对咱说,他要让陆家村的人吃饱饭易如反掌。”朱元璋道

“只是让他感到为难的是,如何让陆家村脱贫致富。”

“他的目标,是让陆家村脱贫致富?”马皇后闻言傻眼了。

“在我们看来,能让陆家村的村民吃饱饭就已经是难如登天了,然而他却在考虑如何让陆家村致富!?

自秦朝以来,几百个县令其中不乏能吏干才都没法做到的事情,却被他视为草芥,想想都可怕!”

“是啊,我当时也是不敢相信。”朱元璋道。

“看来,此人的学问比所有人都要高出好几个层次,有着天和地的差距。”

马皇后道,“如果哪一天他真的做到了让陆家村致富,那几百个县令估计会羞愧的从棺材里爬出来。”

“要不怎么叫做旷古绝今的大才呢?”朱元璋道。

马皇后点了点头,“重八你不是说自己一向礼贤下士吗,现在是不是该拿出点诚意来了?”

“什么诚意?”

“比如说如何保护他的个人安全,赏赐他点金银财宝什么的。”马皇后道。

“虽然陆家村在应天府京畿治安方面不成问题,但什么事情都怕万一。

陆家村山高水深猛兽毒蛇出没,同时还可能遇到刁民无赖……

万一哪天大才被毒蛇咬了被无赖给捅了岂不冤枉,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多亏了你提醒,咱差点铸成大错!得马上派人保护他的安全。”朱元璋恍然大悟。

说到这里低头沉思起来,思考着派谁去合适。

首先是不能暴露身份,其次必须是自己完全信得过的人。

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秘密建立的锦衣卫……

“陛下,刘御史和李相到了。”这时一名太监进门道。

马皇后见皇帝要处理国家大事了,悄悄从后门退了出去。

“臣刘伯温,臣李善长参见陛下。”

二人进门行跪拜礼。

“平身,赐座。”朱元璋道,“伯温,善长,咱有道题想考考你们。”

有道题要考?

二人闻言,心中不由得‘咯噔’一下。

“请皇上示下。”李善长忐忑不安的道。

“有一个村子,四面环山,交通闭塞,亩产粮食只有三斗。”朱元璋道。

“假如你们是当地县令,如何做才能让这个村子的村民都吃得饱饭,甚至是致富?”

“你们都是咱的肱股之臣,朝廷大员,不会连一个小村子都治理不好吧?”

“大明建国之初,还有很多州县的百姓都吃不饱饭,灾民遍地流离失所。

治理一个村等同治理所有州县,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李善长和刘伯温对视一眼,想了想说道:

“禀陛下,想让村民吃得饱饭,首先要鼓励农耕,让村民开垦更多的土地种粮食。

其次就是在政策上要轻徭薄赋甚至免除数年赋税,减轻农民的负担。”

“你的回答看似句句在理,实际上却是没有任何实际作用。”朱元璋道。

“咱之前就说了,那个村子之所以贫穷最大原因是土地产量低,亩产才区区三斗。

和土地多少没太大关系,粮食产量低就算把耕地开垦到了山顶,也是照样吃不饱饭。”

“其次,你说轻徭薄赋。”

“我大明建国初期,到处都需要用到银子。

如果每个地方都轻徭薄赋,甚至减免赋税,朝廷的收入从哪里来?

没有银子朝廷拿什么给你们发俸禄,拿什么去搞建设,拿什么给地方拨款给灾区赈灾?

还要派兵剿灭各地草寇,他们不需要银子?”

“陛下,臣……”李善长哑口无言。

从古至今朝廷让地方休养生息的方法都是轻徭薄赋鼓励农耕,然而在朱元璋面前却显得不切实际。

“陛下,臣认为土地粮食产量低,最大的原因是因为没有风不调雨不顺。”刘伯温道。

“臣如果是当地县令,就会清除久积冤案,建立法制防止滥杀。

只要实行仁政,自然就会风调雨顺。

一旦风调雨顺了,粮食产量自然就会上来村民也会吃得饱。”

刘伯温曾任司天监的太史令,这个官职他当的最久,也卓有成效,他在观天象方面是一把好手。

在朱元璋还没有当皇帝的时候有一次遇到大旱,他建议朱元璋下罪己诏,清除冤案。

朱元璋也照做了,结果后来大雨还真从天而降。

还有一次朱元璋想要杀掉所有囚犯,晚上做了一个梦,刘伯温给他解梦说能获得疆土,但必须放掉囚犯,结果后来海宁归降,朱元璋也放掉了囚犯。

不得不说,刘伯温在夜观天象上面是一把好手。

“你说的也有那么一点道理。”朱元璋道,“但把治理地方完全寄托给上天,还是有点不靠谱。

万一县令清除了所有冤狱,还是没有风调雨顺呢?”

“那只能证明,县令实行仁政做的不到位,要继续查漏补缺。”刘伯温道

“如果真的都做完了还不行,县令就要带领百姓,一起向上天祈雨。”

在古代县令带领百姓祈雨的事情,是很常见的事情。

“停停停。”朱元璋听不下去了,施行仁政之后风调雨顺就是施行仁政的功劳,没有风调雨顺就是做的够,横竖他都立于不败之地。

难不成你刘伯温还真能呼风唤雨了?

“咱就知道一人,他不用朝廷减免赋税,不用祈雨,就能让这个村子吃得饱饭,甚至富裕起来。和此人相比,你们不觉得惭愧吗?”

“请问陛下,那人是谁?”

李善长道,“如果他真能做到,那绝对是罕见的干吏,能吏了。”

刘伯温更是直言,“陛下,臣不信有这样的能人。”

《说好的支教,你打造日不落帝国》章节目录: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